除了「家庭」之外,「校園」在我們一生中,扮演著重要的角色!自我觀、學習發展、人際關係、兩性互動、生涯定向…,皆與學校生活息息相關。
「校園」,如同家庭一樣,必須以「生態系統觀」來看待其中發生的現象。「校園生態系統」至少包含:國家教育策略(例如:9年或12年國教、基測或學測、入學管道…)、教師養成與督導(師範教育體系、教師教學督導、不良教師退場機制…)、學生教育管理策略(多元教學方法、生活管理策略、學生適應輔導…)、家長教養策略(親職教養模式、生涯價值觀…)。因此,校園這個範疇,其中的遞迴(recursion)元素,乃是「國家-教師-學生-家長」交會互動形成的。
當校園這個生態系統出現問題,呈現的症狀往往指向「學生」,成為系統的代罪羔羊(Identified Patient)。這樣的結果,顯示出「系統」在運作時是遞迴性的,然而當系統運轉出了問題,歸因問題的方式是線性的,且指向弱勢的一方,例如家庭中的「孩子」、學校中的「學生」。因此,如何以「系統整合觀點」來探討與解決校園問題,是維繫校園生態系統的重要途徑。
當前校園問題日益嚴重,學習動機低落、校園霸凌事件、學生情緒&自傷問題、拒學&懼學、師生衝突、學生適應問題、特殊學生輔導問題…,其中你所看到的、所聽聞的,往往只是冰山的一角。格瑞思的諮商師,經常需要陪同家長、學生前往校園,針對上述的問題進行處理,我們稱之為「關係-生態治療」。
然而,由於校園問題的嚴重度,諮商師往往疲於奔命,處遇效益受到極大的影響。因此,面對校園這個的系統,期待個別諮商師的工作是不實際的。在這樣的困境下,我們進一步研討建構「生態工法」,其內容包括(1)生態價值&理論的建立(2)系統脈絡的介入與優質化(3)行動團隊與工作方案。(請參拙著之「生態工法」)。